用藥小常識:解析藥物過敏徵兆與症狀 預防藥物不良反應

在2020年最熱門韓劇:《機智醫生生活》中有一個橋段,是住院醫師因服用止痛藥造成過敏,不但整張臉起疹子又紅腫還造成暈厥,經過緊急處理才逐漸恢復正常。「藥物過敏」這個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字詞,許多人在看診時,一定都聽過護理師或醫生或藥師的詢問,您吃藥會過敏嗎?但到底什麼是藥物過敏呢?藥物過敏又會有什麼症狀呢?相信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就讓藥師媽咪來好好說分明!


ⓞ 藥物過敏和副作用都是藥物不良反應

藥物過敏反應與藥物的副作用都是屬於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其中藥物過敏,顧名思義就是在服用、塗抹或注射藥物之後所引起的過敏反應,這類反應的發生是體內的免疫系統對藥物所產生的一種防禦或攻擊反應所導致,藥物本來是為了治療疾病才被服用,免疫系統則是為了防禦抵抗外來侵入物質的傷害而啟動,但卻因為個人體質的差異,在藥物服用之後,發生不可預期的免疫過敏反應,同時,過敏反應通常與接受藥物的劑量多寡無關,只與個人體質有關,因此並不容易被預期,都是發生之後才被確認,所以任何藥物或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藥物過敏反應,但抗生素、非類固醇止痛藥、胰島素麻醉藥顯影劑血液製劑較常發生過敏反應。當投與引起過敏的藥物後,再次投與相同藥物就會同樣再引發過敏反應,而且,當對某種藥物產生過敏反應時,可能對其他化學結構式相似的藥物也會發生過敏反應,這種現象稱為交叉過敏,所以使用類似藥品時應特別注意交叉過敏反應,以免又再次觸發過敏的產生。

藥物副作用,就是服用藥物後產生非期望的作用,藥品所產生的副作用的發生率與嚴重度會因人而異,不是每個使用同藥物的人都會發生,跟過敏反應不同,副作用的發生通常與劑量有關,劑量越高所產生的副作用就越嚴重,另外,人體有時會適應某些副作用,通常服用過幾次後,會逐漸好轉,但有些副作用對身體產生的危害較嚴重,如破壞血球或會降低免疫力,此時就應該立即停藥。



ⓞ 藥物過敏的症狀

藥物過敏的常見症狀為皮膚潮紅、發癢、起紅疹、眼睛腫脹、心悸、呼吸困難,嚴重者可能出現休克與死亡。藥物副作用的常見症狀一般則較輕微,噁心、嘔吐、腹痛、腸胃不適、頭昏、耳鳴、睡眠障礙,依藥物的不同而異。

藥物疹的表現非常多樣化,根據過敏反應的發作時間分類為立即反應型與延遲反應型。立即反應型藥物疹大多在服藥後幾小時內發作,皮疹表現包括「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全身型過敏性反應」與「類全身型過敏性反應」。延遲反應型藥物疹通常在連續服藥3~10天後才出現,藥物疹的表現包括「發疹型反應」、「固定性藥物疹」、「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毒性表皮壞死症」、「藥物疹合併嗜伊紅血症及全身症狀」與「急性廣泛性發疹性膿皰症」,其中後面四種反應又歸類為「嚴重型皮膚藥物過敏反應」,屬於罕見卻可能致命的疾病,是非常危險且嚴重的過敏反應。

值得提醒的是,衛生福利部在《藥物過敏有迷思,早期症狀認知要加強》一文中也提過:藥物過敏反應有六個前兆,當發現自己使用藥物後,發生皮膚紅疹、搔癢或水泡【疹】、口腔或黏膜潰瘍【破】、喉嚨痛【痛】、眼睛紅腫、灼熱【紅】、眼睛、嘴唇腫【腫】、發燒【燒】等症狀時,一旦發生可能就是藥物過敏的前兆,要維持高度警戒,請立即停藥並盡速就醫治療,以免耽誤救治黃金期。



ⓞ 貼心叮嚀

對於不同的藥物過敏,分別有不同的預防和處理的方法,過敏藥物診斷或敏感性測試,替代藥物的使用,或對不能替代的藥物採去敏感的方法,另外針對不同的過敏症狀,進行藥物或生理方面的治療。藥物過敏反應是一種不可預期的反應,大家並不樂見,但如果不幸真的疑似發生了,一定要記得先暫停服藥,同時攜帶正在服用的藥物藥袋或用藥紀錄單立即回診就醫,以利後續判斷引起過敏的藥物。

藥物過敏雖然常因許多的因素干擾而造成確診的困難,但患者或家屬若是能在萬一過敏發生時多加注意其症狀並提供正確的描述,更能加強個人過敏藥史的確立,建議您將可能引起過敏的藥物名稱寫下來或標註在藥物過敏記錄卡,連同健保卡隨身攜帶,也可請醫師特別註記在健保卡中,另外別忘了在每次看診時,主動出示或提醒醫師藥師您的過敏藥物,提供醫師及藥師處方調劑藥物的參考,保障個人用藥的安全,降低藥物過敏的發生。


ⓞ 延伸閱讀:健康與益生菌


ⓞ  參考資料:

(1) 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 https://www.tdrf.org.tw/

(2) 林口長庚醫院 藥物過敏中心 https://www1.cgmh.org.tw/adrlnk/index.htm

(3) 衛生福利部 食品藥物管理署 藥物過敏愛注意 安全用藥才放心 https://www.mohw.gov.tw/cp-4256-47818-1.html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