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火紅的保健食品之三:鈣、葡萄糖胺、益生菌

保健意識的逐漸抬頭,造就了今天保健食品的榮景,營養保健品到底有多受歡迎呢?根據美國《營養產業期刊(Nutrition Business Journal)》統計,2017年全球保健食品的產值高達435億美元,每年預估以6.1%的幅度持續增長中,而且,以目前台灣的狀況,吃飽已經不是太困難的問題,但要如何吃得好又健康,營養均衡才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依據國民健康署「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台灣19~64歲成人每日平均乳品攝取不足者高達99.8%;堅果種子不足為91%;蔬菜攝取量不足為86%;水果則為86%。結果顯示飲食缺乏維生素、礦物質和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脂肪和澱粉卻吃太多,這就是典型的「該吃的營養吃不夠,又營養不均衡」。所以大家便轉而訴求保健食品,希望補充日常飲食當中的不足。

藥師媽咪就一些目前市面上常見的保健食品,來加以說明使用的注意事項,讓家中有這些保健食品的您,能正確地使用產品,讓產品能幫助您的身體更加健康,讓產品發揮最大的效用,今天聊的產品就鎖定鈣、葡萄糖胺跟益生菌吧!


ⓞ (1)(2)

衛生福利部於95年至98年期間針對成人,並於99年至101年期間,各年分別針對國小、國中、高中進行「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國小、國中及高中的男生及女生學生的鈣質攝取近100%未達建議量,而成年人鈣攝取不足率達80%以上,以上分析顯示國人鈣質攝取普遍不足。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每日建議鈣攝取量,0-6歲為300-600mg,7-9歲為800mg,10-12歲為1000 mg,13-18歲為1200 mg,成人為1000 mg,上限攝取量則為2500mg。

除了借助營養品的補充,日常生活我們也可以多補鈣存骨本,每日1.5-2杯低脂乳品,每杯240 c.c.的低脂乳品約含240 mg的鈣質,攝取高鈣食物包括起司、黑芝麻、小魚干、傳統豆腐、深綠色蔬菜等,適當的日照有助於體內維生素D的製造,幫助體內鈣質的吸收。多運動,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週必須從事15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兒童及青少年每天都應至少達到中度身體活動60分鐘以上,每週累積420分鐘以上。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乳品與含咖啡因飲品應避免一同飲用,會降低鈣質吸收,同時咖啡因過度攝取會增加鈣質的流失,另外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高鹽分食物容易增加鈣質流失。乳糖不耐症患者的鈣質攝取則建議以少量漸進式的方法攝取乳品或將乳品與其他食物一起進食,幫助減少乳糖不耐的症狀。素食者可以選用含鈣豐富的蔬菜和黃豆類食品,豆乾、黃豆、豆皮等作為鈣質的攝取來源。

鈣質是目前很常見的保健食品,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接觸過,同時鈣質是身體含量最多且最重要的礦物質,成年人每日會流失400~600mg的鈣質,鈣的功效有維持骨骼與牙齒的正常生理狀態,協助血液凝固與維護心臟正常的收縮力,調節神經傳導與控制肌肉收縮,緩解失眠症,協助鐵質代謝,缺乏鈣質的時候會造成骨質疏鬆症佝僂病,骨質軟化,肌肉不自覺緊繃,收縮痙攣,尤其是半夜休息時最容易發作,缺鈣嚴重時更會導致心臟會過度收縮引起心悸,大腦缺鈣容易讓腦部興奮,產生一些幻聽幻覺或是多夢的症狀,這些都是不容輕忽的問題,相反地,若服用過量,短期可能會產生食慾不振、高血壓、肌肉或骨骼疼痛、多尿、口渴、口乾、皮膚紅疹及疲倦等現象,長期過量服用則可能導致高血鈣症、便秘及尿道感染,有腎結石、高血鈣症與類肉瘤症的患者禁止服用鈣質,以上這些狀況都需要多加以留意。


ⓞ 葡萄糖胺(1)

聊到鈣質,就會聯想到葡萄糖胺,葡萄糖胺是人體軟骨中的天然成分,但年過40,生成量就會逐漸減少,經過臨床研究證實具有促進軟骨細胞維持水分與黏稠度而產生局部緩衝與減低摩擦損傷的作用,可以協助軟骨細胞生成膠原蛋白及蛋白多醣而促進軟骨組織新生,具有減輕關節與軟骨因發炎物質而造成損害的作用,用來緩解骨關節炎或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腫脹、發炎與痠痛等症狀。根據醫學界臨床觀察,葡萄糖胺不論硫酸鹽類或鹽酸鹽類一天的建議量是1500mg,飯前15分鐘使用,吸收較好,大部分研究當中補充葡萄糖胺的副作用似乎很少見,不過仍有少數人攝取後會有腸胃道症狀,包括腹痛、腹瀉、噁心、嘔吐、胃灼熱等不適現象,並且也有少數人發生過敏反應如血管水腫、氣喘以及光敏感。

選擇葡萄糖胺的產品時,建議高血壓、心臟病或腎臟病患者選擇低鈉的葡萄糖胺,衛生福利部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成人的鈉建議攝取量為每日不超過2400mg,大約為6g食鹽,鈉、鉀含量過高,對心臟與腎臟會造成負擔,就算選擇低鈉配方,仍要控制日常鹽分的攝取,平常仍需自我監測,經常按壓自己的腿觀察變化,鈉攝取過多容易腳水腫,高血壓患者最好天天量血壓,糖尿病患者則需要注意血糖的變化。退化性關節炎者如果同時在做化療,建議避免服用葡萄糖胺,因部份化療藥品與葡萄糖胺會產生交互作用,同時葡萄糖胺也可能會影響抗凝血劑的作用,建議併用前諮詢醫師或藥師。另外,因為蝦蟹殼粉是製造葡萄糖胺的原料,對蝦蟹等海鮮過敏的人及嚴格吃素的人請慎選,可以考慮多攝取膠質含量高的食物像木耳、海帶、秋葵、山藥等作為替代來源。

日常關節養護有撇步,骨科醫師們建議,保養膝關節最好的方法是少蹲、少跪、少盤腿,以減少膝關節彎曲的動作,再加上選對運動可有效減緩膝關節疼痛,美國骨科醫學會指出,適度的有氧運動能強化關節力量與活動度,游泳、水中走路、散步、快走、騎腳踏車都是不錯的選擇。


ⓞ 益生菌

益生菌百家爭鳴,說是目前最熱門的保健食品並不為過,電視網路廣告處處可見,相信大家對益生菌多少都有認識,舉凡調節血脂、胃腸功能改善、護肝、免疫調節、骨質保健、不易形成體脂肪、抗疲勞、輔助調整過敏體質、調節血糖、延緩衰老、輔助調節血壓,多多少少都會聯想到益生菌,雖然益生菌是安全性很高的保健食品,但還是有些族群在使用上必須特別注意,免疫功能低下或急重病患者,如要使用益生菌請先與醫生及藥師等相關專業人士討論,以免發生感染的副作用,另外,正在進行化療的癌症患者,也請先避免使用,因為化療期間免疫力相對衰弱,此時服用益生菌一樣會有較高的感染風險,還有若是相反,您是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因為免疫力相對強盛,這時候益生菌使用後的狀況無法預期,所以是否使用請先跟醫師或藥師討論後再做決定,同時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或免疫調節藥物的患者,也請暫時先避免使用益生菌相關產品。

益生菌在眾多保健食品中,其實可以當成最基本的營養補充品,因為,所有經由飲食消化轉換而成的營養素進入我們人體吸收,都必須經過腸道的益生菌們代謝轉化,所以,好的腸道菌相,食物的代謝吸收自然就好,因此,適度地補充益生菌長期而言是有益而無害的,具備益菌三角的「淳軒真益生菌」,是最新一代益生菌,兼備益生菌的食物-益生元(prebiotics)、益生菌(probiotics)和益生菌代謝產物-後生元(postbiotics)的進化配方,同時因為有了後生元的加入,讓益生菌的效果得以維持並加成,對人體直接進行生理調節作用,作用最直接且迅速,記得,有pre~+pro~+post~,才是最完整的配方,才能給您及全家人最完善的守護。


ⓞ 延伸閱讀:健康與益生菌


ⓞ 參考資料:

(1) 保健食品與天然藥草諮詢手冊 ISBN 978-957-666-920-0 西元2008年12月10日 出版五刷

(2)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4&pid=2650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