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能和抗生素一起吃嗎?益生菌能緩和各種腹瀉不適

位於西亞及東歐交界處的高加索地區,益生菌(probiotics)一直以來便以優酪乳或發酵乳的酸奶形式,被廣泛地當作日常飲品使用,但在數百年前並不十分了解益生菌的健康效益。直到西元1908年,俄國諾貝爾獎得主梅契尼可夫(Elie Metchnikoff)在高加索山區的一個長壽村,發現當地有很多的百歲人瑞。




研究後發現,長壽與當地人飲用酸奶酒的習慣有關,才對益生菌的效益做出描述:發酵後的牛乳中所含的乳酸菌對人體的健康具有益處!這是首次有科學家提出益生菌跟人體健康有關連。到了西元1965年,Lilly and Stilwell則更進一步地將益生菌定義為:益生菌益生菌就是任何可以促進腸道菌種平衡,增加人體健康效益的微生物。一直到了現在,有關益生菌的研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都推崇著益生菌對人體健康的效益,演進至今,益生菌也成為我們一般居家的保健良品,接下來藥師媽咪就來介紹一些益生菌常見的功效。


ⓞ 益生菌可緩和抗生素引起之腹瀉(1)

長期使用抗生素會引起腸道呈現高滲透壓,進而產生腹瀉的症狀,又稱之為 AAD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這是因為當抗生素破壞原先腸道中好菌和壞菌的自然平衡時,會導致有害細菌繁殖超過正常數量,因此發生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當益生菌與抗生素併用時,可以降低腹瀉的發生率、縮短病程及腹瀉的頻率。目前,以布拉地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 yeast)及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較常用於AAD的治療,不但適合給予接受抗生素的病患服用,可以預防AAD發生,而且可明顯地緩和已發生的AAD症狀,證據表明益生菌可以適度有效減少腹瀉時間。


ⓞ 預防大腸桿菌引起的急性感染型腹瀉

感染性腹瀉型態包括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及旅行者腹瀉(traveler's diarrhea, TD)。旅行者腹瀉常見都是因為毒素型大腸桿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所引起,主要發生在熱帶地區及衛生環境比較差的地方,研究建議可以在出發前給予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GG)或布拉地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來預防,可以降低旅行者腹瀉的發生率。

另外研究結果發現,益生菌可以顯著降低腹瀉持續時間,認為益生菌不論用在兒童或成人皆可以有效的輔助急性感染性腹瀉之體液補充治療。


ⓞ 減少嬰幼兒發生腹瀉的機率

相信有小孩的許多家長都體驗過「輪狀病毒」(rotavirus)的威力,小寶貝狂拉肚子,嚴重時還會造成發燒、脫水狀況,此時就算三更半夜也得衝急診室!特別是新手爸媽真的會嚇到軟腳,事實上,嬰幼兒常見的急性腸胃炎中,排名第一名就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腸胃炎。輪狀病毒傳染力高、無特效藥,且年紀愈小感染症狀往往愈嚴重,想要有效預防輪狀病毒帶來的威脅,新手爸媽們千萬不能大意。

比較好的做法是增強寶貝的免疫力,除了飲食均衡、正常的生活作息,可使免疫功能提升之外,定期補充益生菌也是活化免疫細胞,修護腸道細胞的好方法。根據研究指出,益生菌可以促進腸道抗輪狀病毒抗體IgA的產生(1),降低孩童感染輪狀病毒時的病程及嚴重程度,同時益生菌後續修復腸道黏膜細胞,讓腸道加速感染後的痊癒。

ⓞ 益生菌可以改善腸躁症的不適(2)

腸躁症的病人主要會有腹痛、腹脹、脹氣、腹瀉及不規則蠕動等症狀,屬於功能性異常的腸胃疾病,會反覆發作,慢性且持續,目前還找不出確切病因,但醫界一般認為情緒和壓力是誘發和惡化的因素。

西方的流行病學顯示有15~22%的人患有大腸激躁症,台灣的發生率則是在10~20%之間,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吳明賢曾指出,台灣邁向已開發國家之列,會有這樣困擾和症狀的人只會愈來愈多,腸躁症儼然是一種文明病。

改善的方法從根本上就是控制好情緒,再者就是飲食要定時定量,避免高脂、高油和油炸的食品。除此之外,根據最新的研究指出,益生菌也可以改善腸躁症病人的不適感,提升生活品質,減緩大腸急躁症病患的症狀如腹部疼痛及腹脹感,腹瀉及不規則蠕動。


ⓞ 益生菌可舒緩兒童異位性皮膚炎(3)

研究發現益生菌對於兒童異位性皮膚炎有其療效,藉由益生菌作用來達到降低過敏發作的程度及頻率,益生菌不僅可以提升過敏病患的生活舒適度,更可有效調整身體免疫系統反應,達到抑制過敏疾病的目標。在臨床上,約有半數人體臨床試驗顯示益生菌加快病情改善速度,另外也有許多歐美研究證實,長期補充益生菌確實有助於舒緩過敏,尤其是過敏性鼻炎和異位性皮膚炎。


ⓞ 益生菌可以降低結腸癌發生的機率(4)

現代人飲食習慣的改變,造成腸道菌相之改變,增加罹患結腸癌的機會。經腸道益生菌代謝所產生的短鏈脂肪酸,能夠刺激大腸與小腸的腸壁上皮細胞之增殖與分化,其中的丁酸也有抑制腸道內腫瘤增生與分化的功效。同時益生菌能夠藉由活化巨噬細胞,強化人體內非特異性之先天免疫力,激活淋巴細胞的能力,使得IgA的濃度增加,產生γ-干擾素,以刺激免疫系統抑制腫瘤形成。同時研究顯示,在防治腫瘤功效上具有菌株特異性,不同菌株有不同的抗癌作用機制。


ⓞ 益生菌能降低幽門桿菌數量及胃潰瘍治療的副作用(5)

目前胃潰瘍的治療,主要是以抗生素合併氫離子阻斷劑來治療,不過因為藥物的副作用(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味覺改變)及抗藥性,所以療程的遵醫囑性不高,導致常常治療失效,無法根除幽門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研究顯示,益生菌單獨使用時,雖無法根除幽門桿菌,但可以降低胃內幽門桿菌的數量;另外,當與藥物合併治療時,可以降低藥物的副作用及增加幽門桿菌的根除率。


ⓞ 乳酸菌能緩和乳糖不耐症並提高耐受度(4)

有一些小孩好像不能喝牛奶,一喝完牛奶就會腹脹、腹瀉。如果不喝牛奶改喝發酵乳,就不會發生這些症狀,因此導致一些小朋友及家長對牛奶產生一股莫名的恐懼感。但其實牛奶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特別是對於兒童的成長,牛奶更被譽為「白色血液」,牛奶含有豐富的礦物質,也是人體鈣質的最佳來源,自古以來,牛奶更被用來達到美膚效果。其實這種對牛奶的不良反應,叫做乳糖不耐受症

乳糖不耐受症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是因為身體無法消化一定數量的乳糖,乳糖是牛奶中的主要糖分,人體缺少消化乳糖的酶,而乳糖酶主要由小腸內的細胞製造,是發生於腸道中的問題,所以乳糖不耐受症與腸道菌群的主宰者-益生菌有著必然的關係。益生菌中的乳酸菌對於乳品中的乳糖可進行預先發酵,產生乳糖分解酶,且可維持其活性到達腸內作用,故能夠改善患有先天性腸黏膜β-galactosidase乳糖分解酶缺乏症所造成的乳糖代謝障礙;同時對於因胃腸炎等腸疾所導致乳糖分解酶活性不足者,食用乳酸菌也可以增加對乳品的耐受性。


ⓞ 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4)

乳酸菌降膽固醇的可能機制有多種方式,一方面是為乳酸菌本身具有的膽鹽水解酵素活性,使膽固醇在代謝過程中產生去結合型態的膽鹽,若乳酸菌體對膽鹽共軛活性的增加,使膽固醇與去結合型膽鹽產生共同沉澱作用,從而有更多的膽固醇量被沉澱下來,達到降低膽固醇的效果。另一方面,乳酸菌細胞膜可鍵結膽固醇,甚至可將吸附的膽固醇進行同化作用,而代謝成細胞所需物質,其中以乳酸桿菌的降膽固醇的能力較佳。


ⓞ 預防泌尿道感染及治療陰道炎(5)(6)

泌尿道感染主要是由腸內菌造成,特別是大腸桿菌。在健康的陰道生態中,最常見的細菌為乳酸桿菌。乳酸桿菌可經由口服到達結腸,再移轉至陰道,並將陰道的環境維持在pH 4.5以下,製造過氧化氫以抑止細菌及黴菌的滋生。此外,乳酸桿菌能有效地和陰道上皮細胞的受體結合,防止黴菌附著。因此在學理上,口服益生菌可以維持陰道菌叢在一個健康的狀態,有較高比例保有正常的陰道菌叢。


ⓞ 吃對益生菌功效顯而易見

益生菌雖然已知有許多的效果,但還是必須說,目前市面上的益生菌產品畢竟不是藥品,並不能真的完全當成正規的治療,藥師媽咪會建議您可以把益生菌當成正規療法之外的輔助療法,若症狀嚴重,還是以藥物為主要治療,先將症狀緩解之後,再搭配益生菌從腸道調整菌叢,從根本調整體質,千萬不可以本末倒置,導致症狀愈發嚴重而耽誤病情喔!




在此,藥師媽咪向您誠心推薦-淳軒真益生菌,有別於上面上一般常見的益生菌產品,特別添加益生菌代謝產物-後生元,讓益生菌的作用得以維持並加成,直接調節身體的生理機能,為健康提供助益。益生菌的食物-益生元,加上益生菌,再搭配上益生菌的代謝產物-後生元,構成「益菌三角」,為您的健康打底,幫您的健康加分!

(1) Sylvia Santosa, BASC, Edward Farnworth, et al: Probiotics and Their Potential Health Claims. Nutrition Reviews 2006; 64(6): 265-274.

(2) Ilse J. Broekaert, W.Allan Walker: Probiot ics and chronic disease.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2006; 40(3): 270-274.

(3)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March 2016; 7(CD006135) DOI: 10.3389/fmicb.2016.00507

(4) 乳酸菌之保健功效與產品開發 - 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

(5) M. Gotteland, O. Brunser, S.Cruchet: Systematic review: are probiotics useful in controlling gastric colonization by Helicobacter pylori?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06; 23(8): 1077-1086.

(6) Probiotics, Prebiotics, and Synbiotics. (pp. 655-659) December 2016DOI: 10.1016/B978-0-12-802189-7.00049-6

(7) Probiotics, Prebiotics, and Synbiotics. (pp. 827-830) December 2016 DOI: 10.1016/B978-0-12-802189-7.00063-0


ⓞ 延伸閱讀:健康與益生菌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