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受到新冠肺炎感染者中,最明顯的症狀之一即為發燒,這一年半以來量體溫,已然成為到任何場所的第一要務,許多學校、公司也從去年初就要求每日體溫測量記錄以確保自己身體狀況。
但撇開疫情,發燒,一直都是許多父母照顧小孩時很怕遇到的夢魘,小孩因為發燒不舒服,身為父母的我們,心也跟著懸在半空中,深怕小孩因為高燒不退而受到傷害,直到症狀解除了,心中的大石才落下,甚至坊間存在高燒會把腦子燒壞的傳說,所以更加深大眾對發燒的疑慮,但其實人體對發炎反應引起的發燒有調控機制,一般不會高燒超過41°C,但極度高燒有時確實會使意識出現程度不等的異常,而這個燒壞腦子的傳說,其實是因為孩子正好罹患了腦炎或腦膜炎,而發燒只是疾病的症狀表現,是身體發出的警訊,真正影響到腦部的是發生嚴重感染病症,並非高燒,發燒只是替感染背了黑鍋罷了!但如果真的發生了發燒的狀況,我們又該如何因應,到底怎樣做才是正確的退燒方法呢?藥師媽咪就來跟大家聊聊發燒這個問題吧!
ⓞ 發燒的定義
發燒的定義雖然是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38°C (耳溫及肛溫),但介於37.5°C與38°C之間的體溫可能是正常範圍也可能是低度發燒,這時就要參考前後測量的體溫與其他症狀來判斷是否有發燒現象,那體溫多少才算發燒呢?腋溫正常範圍為35.3~37.2°C,高於37.5°C則為發燒,耳溫正常範圍為35.9~37.5°C,高於38°C為發燒,肛溫的正常範圍為36.0~37.9°C,高於38°C則是發燒,其中肛溫是最接近身體內部真正的溫度。那人為什麼會發燒呢?在人體腦部下視丘的地方,有個體溫調節中樞,平常沒有生病的時候體溫會維持在37°C左右,但當人體因為感染出現發炎反應的時候,這些發炎反應會作用在體溫調節中樞,而使體溫的定位點上升,於是身體就開始發燒了,另一種情形是身體並沒有發炎,但因為身體的熱量太多,來不及散熱而使體溫上升,這種狀況稱為體溫過高(hyperthermia),最常發生於在高溫的環境下運動或是中暑(heat stroke)。當身體遭受感染或發炎時,發燒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之一,所以盡速就醫找出病因,對症治療是最根本且重要的,同時當因高燒感到不舒服時,有些症狀治療對退燒也是有幫助的。
ⓞ 發燒對人體究竟是好是壞?
人體在生病的時候發燒,其實是一種身體保護性的本能反應,目的在加強我們對於疾病的抵抗力,適度的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41°C以下的發燒不會對腦神經組織直接造成傷害,同時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高燒本身會對神經組織造成永久性的傷害,反而有些研究顯示退燒藥會抑制免疫反應。但是,由於發燒的時候需要產生多餘的熱量,所以會增加氧氣消耗量,二氧化碳製造量與心臟輸出量,這些對於患有嚴重心臟病、嚴重貧血、慢性肺病、糖尿病與先天代謝異常的患者,則可能會造成無法承受的多餘負擔,另外,有些兒童因為體質因素,在3個月至6歲間可能因為發燒而導致熱性痙攣的發生。生病會發燒這件事,其實具有重要的生理意義,所以發燒不全然是我們以往認知的是壞事,相反地,發燒是一種警訊,提醒我們身體可能正遭受了某些感染而處於發炎的狀態,而這反倒給了我們正視及處理問題的機會,以免延誤就醫而惡化病況。
ⓞ 發燒的迷思
※迷思一 生病發燒的時候,睡冰枕會有退燒效果?
人體因為感染出現發炎反應的時候,白血球製造的一些小分子會作用在腦部的體溫調節中樞,而使體溫的定位點上升,於是人體會進行很多生理反應使體溫上升。若在此時睡冰枕,冰枕就違背調控中樞的指令,反倒讓熱量流失,不但讓病人有寒冷的不適感覺,也會增加無謂的能量消耗。對於代謝疾病、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貧血等患者而言,他們無法應付突增的能量需求,可能導致代謝機制崩潰或心肺衰竭,所以這類病人發燒時使用冰枕的危險性反而更高。
※迷思二 高燒不退打點滴才會退燒?
反覆發燒與退燒的過程中,病人需要流很多汗散熱,所以身體容易缺乏水分,打點滴只有補充水分的效果,對於發炎性疾病引起的發燒並無退燒及治療的效果。
※迷思三 服用退燒藥之後又反覆發燒,表示退燒藥沒效果?
一般大眾認為吃退燒藥以後又燒起來,就表示退燒藥沒有效,事實上,各種退燒藥的效果都只能維持幾個小時,如果疾病的過程還沒結束,退燒以後又再反覆發燒是很常見的事情,呼吸道或腸胃道病毒感染大多沒有特效藥,其中有些病毒感染可能持續發燒達一週或甚至更久,如果發燒不退,必須持續就醫尋找有無其他特殊病因,而非怪退燒藥無效或吃更多退燒藥,這樣反而會延誤病情。
※迷思四 小孩發燒時手腳冰冷不算發燒?
發炎反應導致腦部下視丘體溫定位點上升的時候,腦部所認定的正常體溫會超過38°C,如果當時體溫並未達到設定的標準,小孩會覺得冷,而且可能不自主地出現肌肉顫抖以增加熱量,並讓四肢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喪失,所以才會出現手腳冰冷現象,這時並不代表小孩沒有發燒的情況。
ⓞ 退燒的方法
1. 穿寬鬆衣服,減少被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溫宜保持在24~26°C(疑似夏季熱時,室溫可再下調)。
2. 補充足夠的水份:依不同體重而調整,一般而言,10公斤者一天至少應補充1000c.c.,20公斤者則至少應補充1500c.c.,若天氣悶熱導致多汗,則再增加攝取量,同時也要注意電解質的適量補充。
3. 洗溫水澡(水溫30-32°C浸泡20-30分鐘),有助於下視丘調熱中樞下降及散熱。
4. 當肛溫(耳溫)超過38.5°C,腋溫37.5°C,口溫38°C以上時,請依醫囑服用退燒藥(每4~6小時一次)。可以使用退燒藥水、藥錠或栓劑,每次只用一種,劑量以體重計算。觀察半小時後,再量一次體溫,如果未降,可加上溫水(約30~33°C)擦洗。通常使用退燒藥一小時後,可以評估藥效,體溫不必降到正常,只要狀況有舒緩,煩躁不適有降低就算有效。
5. 若偶爾高燒至39°C以上,若已使用口服退燒藥半小時至一小時後,仍無法退燒或進食口服藥物時,則可依醫師指示使用退熱肛門塞劑或選用別種口服退燒藥。
6. 發現小孩有抽搐、活動不佳、持續性劇烈嘔吐、異常哭鬧或持續3天以上高燒不退等情形請立即就醫。
7. 有熱痙攣病史的小孩,為避免高燒引起抽筋,平時家中建議備有口服退燒藥及退熱肛門栓劑,以便發燒時可以緊急使用。
8. 兒童罹患流行性感冒或水痘時,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退燒可能會傷害肝臟與腦部,而導致所謂的雷氏症候群,所以阿斯匹靈不可以在18歲以下兒童當作退燒藥使用,故小朋友發燒除確定是「川崎氏症」外,一般不建議使用阿斯匹靈退燒。
9. 腹瀉患者不建議使用肛門栓劑,因為可能刺激肛門而導致腹瀉情況更為嚴重,另外平時栓劑應置於冰箱冷藏保存,以避免軟化變型而無法投藥。
ⓞ 多補充益生菌輔助調節免疫力
最後藥師媽咪想提醒大家,面對看不見摸不著的病毒,除了一些外在的防護措施,身體內在的防禦力更是關鍵,而說到提升保護力,就一定會聯想到輔助調節免疫力的益生菌,人體腸道中存在七成的免疫細胞,當攝取足夠的益生菌,讓好菌成為強勢的菌種,降低壞菌作亂的機會,人體的免疫力自然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強化,降低被感染的風險。
誠摯向您推薦淳軒真益生菌,這是為了家人研發的益生菌,天然無負擔,吃的到菌粉原味的單純,配方中除了益生菌的食物-益生元(prebiotics)和益生菌(probiotics),還有最特別的益生菌代謝產物-後生元(postbiotics),pre~+pro~+post~,益菌三角養好菌,補好菌,顧好菌,最完整的益生菌配方,才能給您及全家人最全方位的守護。
ⓞ 延伸閱讀:健康與益生菌
- 避免感染新冠肺炎,除了不群聚、戴口罩跟勤洗手,用益生菌強化自身保護力也是自我保護的重點哦
- 泡菜裡也有益生菌?!解析發酵食物調節免疫的秘密
- 2021起重視腸道健康就是調節自身免疫力的開始
- 2021提升自我保護機制調節免疫力的秘訣:營養均衡再加益生菌
- 2021必看!益生菌可加強空氣汙染造成過敏的防線
- 2021最火紅的保健食品之四:維生素C、膠原蛋白、益生菌
- 2021最火紅的保健食品之三:鈣、葡萄糖胺、益生菌
- 2021最火紅的保健食品之二:紅麴、葉黃素、益生菌
- 2021最火紅的保健食品之一:魚油、薑黃、益生菌
- 容易腹瀉一族看過來!解析拉肚子的原因和改善方法
- 2021過敏體質必看:益生菌是您輔助調整的好幫手
- 淳軒真益生菌-一家大小的好朋友
- 2021絕不落伍的益生菌:加入後生元!
- 益生菌的10大經典疑問2021年最新版
- 2021健康保養神器:酵素和益生菌
- 2021年給青少年的四大健康成長計畫
- 益生菌的五大NG食用方式,要有效果千萬別這麼做
- 2021年給懷孕媽咪的營養保健計劃
- 2021年給小資族的小確幸健康養生計畫
- 2021年給長輩和銀髮族的健康養生計劃
- 三大原則教你如何挑選適合的益生菌
- 益生菌常見問題2021最新版
- 益生菌五大舒緩過敏菌種與功效推薦2021
- 益生菌五大腸道保健菌種與功效推薦2021
- 益生菌就是能對人體產生健康效益的活性微生物
- 益生菌和抗生素可以一起吃嗎
- 益菌三角中的長壽益生菌克菲爾
- 益生菌這樣吃最有效
ⓞ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康的叮嚀:打破發燒的迷思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25&pid=1610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