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腦中風的三大重點:掌握三高、控制飲食和規律運動

 


前兩天有一位演藝界很有人緣的藝人,在工作途中發生頭痛,前往醫院檢查發現腦壓過高並有出血現象,立即執行引流手術,目前正在安靜休養中。除了因為他這幾年在影視上讓人驚豔的亮眼表現外,這次意外會讓大家如此重視和擔心的另一個原因是,這個月初他才剛過41歲生日,其實正當壯年,卻發生了腦出血的症狀。我們除了祝福他平安健康以外,今天藥師媽咪也來跟大家關心一下這個發生年紀逐漸年輕化的急性病症吧。


ⓞ 認識腦中風


其實腦出血只是腦中風的其中一個類型,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腦中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世紀70年代給出中風的傳統定義是:「24小時以上腦神經功能缺損,或在24小時內死亡」。中風定義中的「24小時」是用以區別暫時性腦缺血(定義為在24小時內症狀完全消失)。中風患者如果能儘快接受治療,可以減少留下永久損傷的機會。且首次中風過的病患5年內有10%會有二次中風的風險。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的說明:腦中風就是一種腦血管疾病中的急症,可分為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和暫時腦缺血發作三種。


※ 缺血性中風

缺血性(腦梗塞、腦缺血)中風:因腦血管本身病變造成血管狹窄,或因其他部位血管內有雜質或血塊,形成血栓,導致腦組織壞死和功能失調,常見有腦血栓及腦栓塞兩種。


※ 出血性中風

因腦血管破裂,形成血塊壓迫腦組織,常見有腦組織內出血及蜘蛛膜下出血兩種。


※ 暫時腦缺血發作

因暫時腦部缺血引起的中風症狀,一般在24小時內可完全恢復,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


中風的危險因子包括高齡、高血壓、曾有中風病史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糖尿病、肥胖、膽固醇過高、抽菸、心房顫動等。而國民健康署也表示: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終生的發生率是六分之一;依據衛生福利部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均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2-4位,平均每年奪走1萬多條寶貴的性命。腦中風即使存活後通常會遺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失能之後遺症也是我國成人殘障的主因之一,不僅造成病患與照顧者沈重的負擔,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 預防腦中風疾病

過去腦血管疾病多發生在年長者身上,但近年來由於飲食和作息的改變,發作的年齡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我們要知道,腦中風疾病的預防最重要的就是要靠積極控制三高、養成健康飲食和作息,並且定時做健康檢查掌握自己身體狀況,才能盡量避免各種突發的可能。


一、掌握三高關鍵控制數字: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個案發生中風的風險分別是非三高個案的2.84倍、2.86倍及2.37倍。若發現有三高問題,務必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如需用藥,應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及定期回診追蹤,將三高數值控制在血壓<140/90mmHg、醣化血色素<7%、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0mg/dl。



二、選擇健康飲食:

掌握三少二多原則,即少調味品、低油脂、少加工食品、多蔬果、多高纖;建議每日鈉的攝取量少於2.4公克(相當於6公克的食鹽;1茶匙)。


三、養成規律運動:

維持每週五次(或至少3次)、每次30分鐘,依身體狀況挑選健走、伸展操、跳舞、慢跑、騎自行車等活動。



四、維持健康體重:

肥胖(超過理想體重20%以上)會增加高血壓、冠心病、心衰竭或中風的風險,建議BMI維持在18.5 ~ 24之間,腰圍男性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


五、拒絕菸酒危害:

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過度飲酒,都會增加罹患中風的風險,鼓勵民眾要立即主動戒菸、節酒。



六、定期健康檢查:

可利用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服務內容包括血壓、血糖、血脂、BMI、腰圍、等心臟病重要危險因子的檢查。及早發現身體異常,調整不良生活習慣及控制三高等危險因子,遠離疾病威脅。  

資料來源:
1.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慢性病防治之腦血管疾病
2.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認識腦中風


ⓞ 延伸閱讀:健康與益生菌

張貼留言

0 留言